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内审工作

浅谈区县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05-26 10:47    来源:审计观察

【字体: 打印

 

  随着各个区县政府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同时,区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的不断增加,教育部门逐步成为财政资金使用大户,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经费的资金数额庞大,教育系统各个单位各种类型支出复杂,而且按照法定增长比例收入支出逐年递增,亟需规范管理。教育工作关系千家万户,教育经费支出纷繁芜杂,如何保证教育资金的安全,并发挥其最大效益已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本地教育审计工作实际,我们需要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全面地发现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图片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系统各单位对内部审计的重视性不够,绝大多数单位没有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即便有内部审计人员也是财务人员兼任,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
  (二)内审队伍不强。内审人员平日一般从事会计工作,而且不是会计科班出身,审计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不足,对部分审计任务不能胜任。
  (三)审计结果利用度不高。个别单位对审计结果不够重视、利用程度不高,个别单位负责人只重视审计任务,对于审计结果及建议、处理意见采纳程度不高。
  (四)审计技术单一。目前审计多是靠审计人员查看被审单位的凭证及账本来发现问题,审核列支是否真实,审核人员支出是否超标准、超范围,利用信息化审计的程度不高。
  (五)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跟踪不够。重报告轻整改现象较为普遍,审计报告一出就算审计任务完成,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跟踪不够,个别单位的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流于形式。
  (六)审计范围太小。人员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突出,按照本地区最新的政府审计相关规定,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的比重应达60%以上。而在2021年仅有37家单位进行了任中审计,占比仅为12.8%,远远小于相关要求。
  (七)审计作用发挥不够。每年仅是对离任的领导干部进行审计,任中审计范围较小,教育审计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治已病、防未病”的体检作用,导致本来应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个别单位财务管理混乱,食堂、采购、工程维修项目等领域问题突出。
  图片
  二、主要对策举措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充分意识到教育审计工作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持续发展,需要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内部审计队伍。审计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管根本、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抓实抓好。
  (二)加强队伍建设。力争将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纳入单位目标考核,引起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健全和审计人员的配备。各单位严格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暂无条件独立设置机构的单位可考虑纪、监、审合并设立。要有计划地补充和充实内部审计人员,在单位总编制内解决专职审计人员编制,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审计人员,正常开展审计工作。
  (三)加强人员培训。近年来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变化日新月异,必须根据最新颁布和修订的法律法规加大培训力度,及时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增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意识,提高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突出审计职能。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和审计建议的执行,使审计成果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强化对校(园)长、街道教育服务中心主任权力运行的监督,使各位领导干部更加明确应承担的责任。
  (五)加强制度建设。把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等其他审计形式结合、把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结合起来,并按照新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最新要求逐步提高任中审计的比重,进一步丰富审计内容,加大对重大经济决策及效果、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及执行情况的审计力度。
  (六)拓宽审计方法。注重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模式,不断创新审计方式,不断更新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观念,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提质增效。